OS验证
这一周主要对x86架构的内存管理和分页管理章节学习并验证,对于操作系统的学习有了一些的改变,之前的做法是:我看完章节内容讲解,理解之后,调试跑1遍(这这这能有进步?纯属打卡 到此一游),结束。
现在的做法是:看完讲解、调试器跑、用AI来搞懂一些细节(之前浏览器找各种文档/文章太消耗耐心了)、再次验证修改继续调试、觉得很不错的部分会自己写一写。
我的学习笔记都比之前丰富了不少。
做计划.做计划
躺平的那一段时间,我喜欢做各种计划,并不进行任何的实践,但,我仍继续着做丰富的计划,计划列表一片红(惨不?忍睹。)。。。但,还是在做计划。。。(更多的可能是,是,是,希望能够唤醒沉睡的身体吧?我不清楚,我似乎能够理解抑郁症的躯体化的感觉了)
现在我仍然喜欢做计划,

AI太懂我了,还特意给了一个做计划的AI助手(那计划就得天天做),我每天会用这个小玩意儿问问我的计划有没有偏离实际。
今天复盘的时候发现,我的计划列表的开头都标记了【完成】,还有什么事情比这更让人兴奋的嘛?

震惊的微信设计,微信群聊到底该怎么管理?
是这样的,我刚入职,同事给我疯狂拉群,各种沟通群,他说我可能都用得上。,。。。
我刚开始的选择是全部置顶,我发现群越来越多,以至于没有置顶的人或群的信息我很长时间都无法看到(往下翻翻很久起来真的麻烦)。
我尝试把这些群折叠在一起,会比全部置顶好很多,以便我能够在使用的时候快速找到,但是,但是,但是,我还有其他的一些群聊,折叠的群仍然是很多,我在想有没有更方便快捷的方式,迅速找到我需要的群聊,哪怕是一个群聊我长时间不用,在我需要的时候仍能快速找到,当然,我更不可能去记忆这些稀奇古怪的名字。
无聊的时候,开始思考起微信的便捷性到底体现在哪里? 微信这样设计岂不是很麻烦? 这样岂不是加大用户的工作量?
QQ对于群管理好像也是这样,当群聊很多的时候,并没有一个很好的方式迅速找到一个忘记名字的群聊。
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,于是,我看到(只要寻找,就能寻见,哈哈哈):

这一点,微信确实比QQ方便,对于人际关系链接比较紧密的群聊,非常方便查找。
惊为天人的设计,这样就没有任何的烦恼了,大道至简。
三个未成年人勇闯社会
有趣的背景:我在大学时期会去培训机构兼职,跆拳道教练,当时带了五个班的学生,唯一有个调皮的男生,唱歌很好听,非要加我微信,我们就互相加了微信。
现在:一转眼,六年过去了,最近我看着他朋友圈更新频繁(他未成年、一个人在外飘着),曾经可爱调皮的帅小伙变成了精神小伙,这个转变着实意外,他的坐标一直是杭州,突然前几天坐标变成了苏州 (好家伙,又落到我手里了,嘿嘿), 我内心的声音告诉我,我需要找他聊聊。
联系了一下,他还是这么仗义,从来不放我鸽子(和之前上课一样,脚受伤也要上跆拳道课)我很感动,必须安排好吃的。见面了,他带着同乡的两个朋友(三个人,两个16岁,一个17岁),我见到他们,再次震惊到了,我能看到他们实际并不是这么精神小伙,其实内心是在不断寻求改变的,只不过现实让他们无能为力,我们吃饭聊天,我得知他们目前的困境(不用想也知道缺钱、未成年工作没人雇佣)。那么我分享了一些身边真实的情况,确实身边有未成年人刚开始没有任何学历,没有任何工作经历,没钱,但现在人家生活的很释放,很快乐,衣食住行,吃喝玩乐都不缺乏。实际上也是工作的积累和金钱的积累(刚开始只能用更多的时间来换钱),后来慢慢有一定得积累,就可以迭代更换更好的工作,实际上每个人都是如此,不是吗?
他们好像是看到了救命稻草一样看着我,他们的心不固执,内心是柔软的,只是需要更多的引导,其实本可以更好的。
我深知他们的家庭背景,家庭无法给他们认知上的突破,社会会污染他们。
第二天,那个小兄弟回老家了(被父母紧急召回)似乎有很着急的事情,我和他聊天时下意识加上了"()"的内容,意外收获。








